十月十二日 (第9日)

黃厚基傳道

今日讀經

約翰福音第十四章

1「你們心裏不要憂愁;你們信上帝,也當信我。2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;若是沒有,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。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。

3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,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,我在哪裏,叫你們也在哪裏。4我往哪裏去,你們知道那條路。」5多馬對他說:「主啊,我們不知道你去哪裏,怎麼能知道那條路呢?」6耶穌對他說:「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;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。7既然你們認識了我,也會認識我的父。從今以後,你們就認識他,並且已經看見他了。」 8腓力對他說:「主啊,將父顯給我們看,我們就知足了。」9耶穌對他說:「腓力,我與你們在一起這麼久了,你還不認識我嗎?看見我的就是看見了父,你怎麼還說『將父顯給我們看』呢?10我在父裏面,父在我裏面,你不信嗎?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,而是住在我裏面的父在做他的工作。11你們要信我,我在父裏面,父在我裏面;即使不信,也要因我所做的工作信我。12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,我所做的工作,信我的人也要做,並且要做得比這些更大,因為我到父那裏去。13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,我必成全,為了使父因兒子得榮耀。14你們若奉我的名向我求甚麼,我必成全。」

      耶穌說要為他們預備地方,他說「在我父的家(ē oikia tou patros mou)裏有許多住處(monai)」。他可能使用猶太甚至希臘的傳統指死亡,甚或是死後的一個永恆居所。但他真的指死後的生命嗎?他要表達的是更豐富的意思。這在接下來兩、三章的經文裡會繼續向我們展示。
      另外,關於這一句,首先「我父的家」使我們想到第二章潔淨聖殿的一幕(二14-22),是作者總共用了三個和聖殿相關的詞,先後為「聖殿」(hieron)、「家」(oikos) 和「殿」(naos) ,前者指的是外院,中間的「家」在當時或聖殿完成後的猶太教裡也用以指聖殿,至於後者指的乃是至聖所。
      住處(monē)和聖經「住」(menō)是同一個字的名詞和動詞,後者會在下一章重覆出現,相信可以和這裡相呼應。耶穌雖說到父那裡預備住處,但那住處是在哪裡呢?是一個空間嗎?耶穌說,他就是「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」;若不藉著他,「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」(十四6)。父那裡在哪裡呢?就是第十節所說「我在父裡面,父在我裡面」以及下一章所說住在主裡面,也就是住在父裡面所揭示的意思。為門徒預備住處,可以說是好讓他們住在父裡面。
      我們習慣把「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」這句話騎劫了,視之為一種基督教排他論,即是說除了信耶穌,別無拯救的意思;可是,這樣也剝奪了一個可能更加反映舊約語境下的含義。道路,有以賽亞書所指被擄的以色列民回去錫安的大道的含義(參約一23;另參賽卅五8;四十3;四十二16,19:四十九11;五十七14;六十10;又比較十九23;五十一10)。另外,從智慧傳統來說,律法書本就被演繹為訓示、教導,以至有人生的道路、生活的方式的含義,故此可以指公義和智慧之道。[1]按如此意義來看待「道路」一詞,「真理」譯為真實和信實更能反映希伯來文語境的含義。這樣一來,加上「生命」,三者反映的是上帝的性情,也是人子耶穌的生命特質,正如一章十四節所說的「有恩典、有真實⁄信實」。若是如此,我們乃是藉著有分於這位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,而能臨近上帝,住在祂裡面。事實上 ,只要真正的認識了主耶穌,就是認識了父上帝。既是認識,也就是看見祂了(十四7)。
      簡單來說,回到錫安,即是回到聖城耶路撒冷;同時也是回到律法的真諦裡。用新約的話說,就是回到主跟前,即回轉來到生命的源頭。主說:「我的話,就是靈,就是生命」(約六63)。話說耶穌所說的,門徒顯然不明白。所以腓力才對主說「主啊,將父顯給我們看,我們就知足了。」我們是否也像腓力一樣呢?我們是否已經和主在一起多年了,卻是不認識祂,是否心中仍然說著,哪一天我們離開世界以後,必要見祂。事實上,我們若認主耶穌,已是看見了父。可是,主現今對門徒的心情是,他將要離開(所以他之後說,他要求父差遣聖靈來)。
      接下來他說:「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,而是住在我裏面的父在做他的工作」(十四10)。乍聽之下,實在不明白為何說耶穌所說的話是父「在做他的工作」。耶穌的意思是,他遵行父的旨意,叫人藉著他得以認識父就是做祂的工作了;並且不是他自己在做,而是父藉著他在做(參六28-29)。所謂的在他裡面,是一個隱喻,是以空間的觀念來說明一種抽象的關係。在約翰福音裡,水和靈和生命都是用來相互詮釋的;若是加以留意,就能看見這些都是流動的。如果說耶穌生命的水和靈流進了父裡面,或說父的生命的水和靈流向了子,這些都是借用了水和靈和生命的流動的意象。這是非常簡單的概念,用廚藝的概念來說,就像是把水和油和麵粉摻和在一起。俗語說:只可意會,不可言傳。
      讓我們現在就靜下心來咀嚼所明白的(所未明白的可留待日後),停留於所體會的,讓主的話進入你的心中,也想像自己好像走在耶穌這道路上,又想像自己是看著他的臉,在祂臉光中,或想像祂就是那道河、那道水流,流進了父的生命裡。這時候也讓祂並父上帝在你裡面,浸沐於祂的愛中。


[1] Craig S. Keener, The Gospel of John: A Commentary – 2-Volume Set (Peabody, Mass, 2005), 940.